研究所 高校教师
本文目录一览:
- 1、教育学专业能当老师吗 前景怎么样
- 2、很多博士毕业都喜欢去高校任职,这是为什么呢?
- 3、博士毕业:当大学教师或进入科研院所,差距有多大?
- 4、教育学类专业是干什么的 毕业以后做什么
- 5、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包括
- 6、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师资队伍
教育学专业能当老师吗 前景怎么样
教育学专业可以当老师。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工作、社会教育机构的咨询、管理及教学工作及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学专业前景如何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做了老师。按照职业类型分,教师可分为讲授型和非讲授型两种类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讲授型职业,就是通常说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目前很多国内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都是本科或硕士学历,高校对教师的要求是博士学历,部分高校部分专业仍然是硕士。
相对前几年而言,就业的门槛高了。教育学专业就业前景还不错.招老师一般都要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的,语数外需求,其他理化生也不错,文科的需求较少一些。艺术和体育的竞争稍微小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说教师的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且有寒暑假。当然了,如果想靠当教师大富大贵么有点难。
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但是,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教育类的研究生普遍的就业方向自然在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教学、教务、行政岗位上,也可以进入各种私人或民营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中从事教育咨询、辅导培训和教务教管之类的工作,有些报刊杂志和出版社的教育版面也很需要一些精通教育学原理的人才。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
教育研究机构或研究所、高校教师、专科职业高校教师、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心理咨询老师、行政老师、高校辅导员、幼师、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教育媒体、专业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教育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
很多博士毕业都喜欢去高校任职,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高校的学习氛围好,而且高校可以给博士们提供的资源也更好。所以综合考虑下,很多博士会选择去高校任职。
博士毕业:当大学教师或进入科研院所,差距有多大?
在考研择校的过程中,考研人往往会自然而然的优先考虑高校,但实际上,科研院所也是招收研究生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更优于高校。高校和科研院所怎么选?老师今天将为你一一解读。
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
要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做出选择,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才能明白哪个更适合自己。
1、导师数量
科研院所的导师数量要远多于高校,所以对于考研人来说,导师的选择范围更广,研究方向也更丰富。但是科研院所导师是否每年都带人有那么点不固定,而高校虽然导师数量少,但是只要能带研究生的老师一般每年找的研究生人数是相对固定的。
2、研究氛围
高校所包含的专业门类更加齐全,所以在文献数据库的购买上囊括多个学院多个专业,资源数量多。科研院所的研究针对性强,在专门的学科门类上会有更多有特色的资源,适合特定门类的深度研究。、
高校除了研究也承担较强的教学任务,科研教研氛围浓。研究所一般不专于教学,有着更为稳定的研究团队,有更多以应用和工作性质的研究内容。
二、各自优势
1、研究所
研究所的第一大优势当然是钱多待遇好,因为其应用和工作研究的性质,大部分的研究所都是有工资的,很多都是2000+起,高校就只有几百块。另一大优势就是分数线低,但是在院校地位上来说并不低,很划算。最后,科研院所一般在毕业前就已经都会签订工作单位,不用为毕业找不到工作发愁。
2、高校
高校相对科研院所,知道的人更多。“名号”也就越响亮,不过这只是总体上的,中科院、社科院完全是与清华北大比肩的存在。高校拥有更丰富的大学生活,并且导师带的人相对少一些,你能分到更多的指导。
科研院所,中科院、社科院优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也比较热门,考上也不见得容易,并且这些是有可能直接进商务部、财务部等工作的。
总结:最后,研究所的科研氛围更浓郁,高校的科研分为教学和课题两个部分,从领导层就决定了导师的任务不仅是科研,而且研究所对学生的科研水平要求更高,也就是毕业要求更严,有了这个门槛心思会更集中在科研上。 好坏还是要和实际的关系有一定差异的,个人认为:优先985,其次中科院等强劲的科研院所,然后211,然后名气没那么大的科研院所。这只是一般来说,最后还是要看招生人数和录取分数进行综合和具体的分析判断。
教育学类专业是干什么的 毕业以后做什么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教育研究机构或研究所、高校教师、专科职业高校教师、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心理咨询老师、行政老师、高校辅导员、幼师、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教育媒体、专业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等。
教育学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1:教学/科研
教育学可以从事什么工作?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央视新闻公开提出的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之一,可以从事的职业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高校老师/辅导员、行政老师等。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近些年在不断提高,高校老师待遇一般很好,做老师也有一定社会地位,是很多同学向往的。做老师的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旨在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科研不仅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对未来的晋升也有很大帮助。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2:教学管理岗
“教学管理”亦是央视新闻公开提出的就业方向之一,职责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多个环节。在高校和部分教育企业里,都设置有教学管理岗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对该职业有详细介绍,在高校里可胜任的岗位有多个,如课部教学干事、课部办公室干事、课部副主任、课部主任、教研室主任、课部党总支书记等等。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3:公务员
公务员每年招考时都会公布相应的报考简章,里面有职位表。只要符合职位的要求,就可以报考该职位。想要成为教育系统内的公务员,可以参加国考或省考。如果有能力进入教育部工作是很不错的,当然竞争力非常大。地方的部分公务员单位也可以考取。教育部下面的一些事业单位可以直接招应届毕业生。另外各个区的教委、地方的教育局等都可以考虑。
教育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做了老师,教育学就业前景还不错.招老师一般都要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的,语数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错。艺术和体育的竞争稍微小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说教师的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且有寒暑假。
选择就业的本科生,其主要就业领域为基础教育领域、新闻出版行业、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包括
教育学专业介绍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教育学就业方向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在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里从事策划和编辑工作等。
教育学学习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教育学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育学必备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师资队伍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从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向具有独立的方法论、学术工具、理论方向及研究课题的系统化学科的转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前贤已做出了重大贡献,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仅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戏剧戏曲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广阔前景与辉煌未来。 车文明,男,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山阴县人,中共党员(1986)。1978年高中毕业后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入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学习,1981年毕业后回原籍任初中教师。1984年考入山西师大中文系,1988年毕业留校,在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齐森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研究科研修。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省级人才,“三晋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社会兼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曹飞,男,1963年出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包括:《艺术美学》、《文艺理论》、《戏曲文物考察技术》、《摄影与摄像》。主要从事山西戏曲文化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中法国际交流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若干项,出版专著两种,合作出版著作四种,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民俗曲艺》(台湾)、《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王星荣,1954年生,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人。1972年12月高中毕业后任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3月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至临汾蒲剧院从事《蒲剧艺术》杂志编辑工作,曾任副主编、主编,1997年5月获副编审技术职务。1998年10月调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任副教授, 2006年为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教授技术职务,2011年为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独著专著2部,参与撰写出版专著6部,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戏剧报》(即《中国戏剧》)、《戏剧电影报》、《戏友》、《蒲剧艺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戏剧评论等30余篇。
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戏曲》 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著有《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鸣凤记评注》;主编有《平阳宋金元戏曲文物研究》;参加编著有《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全元曲》校注、《全元曲》点校、《中国曲学大辞典》等。在《文艺研究》、《文物》、《民俗曲艺》(台湾)、《戏曲研究》、《文献》、《中华戏曲》、《民族艺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福才,1950生,山西省浑源县人。1978年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现任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华戏曲》编委,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六十种曲评注》之一种《绣襦记评注》(第一作者)、《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第二作者),在《文物》、《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民俗曲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王志峰,女,1994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学位,1998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负责中国戏曲学会会刊《中华戏曲》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戏曲》编辑部副主任。
范春义,山东省安丘市人。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在安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跟从徐振贵先生学习戏曲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习,跟从程章灿先生学习古典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获得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现为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黄竹三,1938年生,广东省开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1965年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任讲师,1986年于山西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二等奖。
窦楷,男,教授,编审。汉族,1928年2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教研组组长。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编辑,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戏曲》副主编。现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师大老年科协常务理事,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平定县张三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冯俊杰,1943年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1982年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戏曲》主编。著有《郑光祖集》校注、《琵琶记评注》、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主编《六十种曲评注》(与黄竹三先生合作)、《太行神庙与赛社演剧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专著《戏剧与考古》、《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神庙剧场考》等。近年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中国文化报》、台湾《民俗曲艺》和韩国《中国戏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山西省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宪梓三等奖、山西省优秀教师奖。 杨太康,1936年生,山西平陆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并留系任教。1972年,系撤销,调山西师大教务处,曾任师资科科长。1980年,开始考察、研究戏曲文物并筹建戏曲文物研究组,1984年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长至1989年。1987年10至11月,曾至美国田纳西州奥斯丁·彼依大学和麻萨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学院搞中国戏曲文化展一月并作八场讲座,副研究员。从1979年起,在《山西师院学报》《蒲剧艺术》《曲苑》《民俗曲艺》(台湾)等刊物发评论、论文多篇 ,并著有《三晋戏曲文物考》 一书。
本文链接:http://www.yxlxsjz.com/a/9456.html
网友留言(0)